国产GPU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海光、景嘉微、兆芯、寒武纪等企业凭借自主架构和场景化优势占据头部地位,其中海光DCU在服务器市场表现突出,景嘉微JM9系列已实现民用显卡量产。以下是当前国产GPU的核心厂商及技术特点:
-
海光信息
深算DCU系列采用GPGPU架构,兼容CUDA生态,主要应用于AI训练和超算领域,单卡算力达国际主流水平。 -
景嘉微
自主研发JM9系列显卡,支持4K显示和OpenGL接口,已用于党政军办公电脑,下一代JM10将提升游戏性能。 -
兆芯
集成GPU的KX-7000系列CPU主打信创PC市场,支持DirectX 11和硬件解码,兼容x86指令集。 -
寒武纪
MLU系列AI加速卡侧重云端推理,采用Cambricon架构,在图像识别场景能效比领先。 -
壁仞科技
BR100系列采用7nm工艺,单卡FP32算力超300TFLOPS,主要面向数据中心AI负载。 -
摩尔线程
MTT S80显卡支持PCIe 5.0和DirectX,兼容部分Steam游戏,独创MUSA统一计算架构。 -
芯动科技
风华系列GPU聚焦车载和工业控制,内置自研GDDR6显存控制器,功耗低于15W。 -
天数智芯
天垓100采用12nm工艺,针对金融风控和生物计算优化,支持FP64双精度运算。 -
燧原科技
邃思2.5加速卡专攻云端训练,支持千卡集群扩展,稀疏计算性能达国际竞品90%。 -
凌久电子
主打军用GPU,LP-10系列通过国军标认证,可在-40℃~85℃极端环境稳定运行。
当前国产GPU在专业计算领域已接近国际水平,但消费级产品仍需突破驱动生态和游戏兼容性瓶颈。建议企业用户优先选择适配自身业务场景的解决方案,普通用户可关注景嘉微、摩尔线程等民用产品迭代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