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GPU芯片行业已形成以景嘉微、寒武纪、摩尔线程等为代表的头部企业梯队,这些公司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市场应用上各具优势,正加速推动国产GPU的自主可控进程。以下是关键亮点与分点论述:
-
技术领先性与应用场景
景嘉微凭借JM系列GPU在军用和民用市场实现产业化突破,JM9系列性能对标NVIDIA GTX 1050;寒武纪专注AI计算,其云端芯片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和智能终端;摩尔线程的全功能GPU则覆盖数据中心和边缘计算,MUSA架构产品已迭代多代。壁仞科技的BR100系列采用Chiplet设计,支持高性能AI训练,而天数智芯的“天垓”系列主打通用计算,兼容国际主流生态。 -
市场格局与生态建设
头部企业如芯动科技通过风华系列GPU切入5G云游戏市场,瀚博半导体则聚焦AI推理与渲染加速。华为昇腾虽以AI芯片为主,但其算力解决方案与GPU技术协同性强。沐曦集成电路、登临科技等新兴厂商通过差异化布局(如异构计算、低功耗设计)填补细分领域空白。 -
国产化进展与挑战
当前国产GPU在制程工艺(7nm已量产)和软件生态(如兼容CUDA)上仍有提升空间,但企业正通过自研IP核(如芯原股份)、联合产业链(如中微电子与CEC合作)加速技术闭环。信创市场的政策红利进一步推动国产替代,如景嘉微JM7200已进入党政办公系统。
国产GPU厂商需持续突破高端制程与生态壁垒,而用户选择时可结合场景需求(图形处理/AI计算/通用算力)评估企业技术积累与商业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