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GPU公司已形成覆盖图形渲染、AI计算、信创等领域的完整产业梯队,头部企业如景嘉微、寒武纪、摩尔线程等通过自主研发实现技术突破,部分产品性能接近国际主流水平。
-
图形处理与通用计算双轨并行
国产GPU厂商分为两大方向:一类专注图形处理(如景嘉微、摩尔线程、芯动科技),其产品应用于信创PC、云游戏等场景;另一类聚焦通用计算(如寒武纪、壁仞科技、沐曦),提供AI训练、科学计算等高算力解决方案。例如景嘉微JM9系列性能对标NVIDIA GTX 1050,沐曦的MXC系列GPU支持大模型训练。 -
技术突破与生态适配
企业通过自主IP和先进制程提升竞争力:瀚博半导体7nm工艺的SG100芯片支持数字孪生与AIGC;海光信息“深算二号”GPGPU算力较前代提升100%,兼容类CUDA环境;寒武纪思元370采用Chiplet技术,集成390亿晶体管。生态方面,景嘉微GPU已适配麒麟操作系统及飞腾CPU,中微电“南风一号”通过国产整机兼容认证。 -
资本与市场加速布局
2024年起,燧原科技、壁仞科技等多家企业启动IPO,融资规模超百亿元。头部厂商如景嘉微研发投入占比连续三年超40%,推动产品从军用向“专用+通用”扩展。壁仞科技BR100系列创国产芯片算力纪录,天数智芯“天垓”系列支持主流AI框架,凸显商业化落地能力。
国产GPU在特定领域已具备替代能力,但需持续突破高端市场技术壁垒。未来随着AI与信创需求增长,行业整合与生态协同将成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