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今后的出路在于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扩大内需实现现代化目标。关键路径包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时依托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与全球高水平开放形成良性互动。
-
高质量发展是根本驱动力。中国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通过创新驱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重点突破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升级,例如高技术制造业占比从2021年的15.1%持续提升,强化产业链韧性。
-
“双循环”战略释放内需潜力。14亿人口的消费市场是核心优势,需深化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协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推动消费升级。2023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长7.7%,城乡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将进一步激活内需动能。
-
高水平开放与国际合作。中国需在保持制造业规模优势(占全球30%)的通过数字贸易(2022年跨境电商超2万亿元)和制度型开放参与全球规则制定,避免技术“依附性”,形成“以内促外”的开放新格局。
-
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路径。不同于西方“串联式”发展,中国采用“并联式”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例如,西部GDP增速5.3%超过全国均值,区域协调与绿色转型成为新增长极。
未来30年,中国需统筹发展与安全,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领域抢占制高点,同时保障民生与社会公平。这场现代化“冲刺”绝非自发完成,而是需要政策、市场与社会力量的共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