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边缘
边缘易致贫家庭属于贫困等级中的 低保边缘 类别,其定义和特征如下:
一、定义与分类
-
核心定义
边缘易致贫家庭指家庭人均收入略高于国家贫困线(如6000元)的人群,但未达到低保标准(如900元/月)。他们处于贫困边缘,存在因疾病、灾害、残疾等刚性支出超过收入的风险。
-
分类定位
该群体与贫困户(收入低于贫困线)和低保户(收入低于低保线1.5倍)形成对比,属于“中间地带”,既无法享受低保,也缺乏自主脱贫能力。
二、认定标准
-
收入条件
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1.5倍(如6000元)。
-
支出条件
因疾病、灾害、残疾等刚性支出(如医疗费用、教育费用)超过家庭收入1.5倍,或收入大幅缩减。
-
其他限制
包括家庭成员名下无机动车辆(普通二轮摩托车、残疾人代步车除外)、无非居住类房产(如商铺、公寓)等。
三、政策保障
-
监测与救助
通过收入、支出监测,对边缘易致贫家庭实施动态管理,符合条件的可纳入临时救助、产业帮扶等。
-
专项政策
部分地区将边缘易致贫家庭纳入国家助学金、教育补贴等范围,支持其稳定收入和基本生活。
四、与其他贫困等级的区别
贫困等级 | 收入标准 | 保障措施 | 特点 |
---|---|---|---|
一般贫困户 | 低于当地贫困线(如900元/月) | 基础低保金 | 长期依赖政府救济 |
低保边缘 | 低于当地贫困线1.5倍(如6000元) | 临时救助、产业帮扶等 | 存在返贫风险,但未纳入低保 |
五保贫困户 | 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 | 五保供养金 | 依赖政府全面保障 |
五、总结
边缘易致贫家庭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关注对象,通过精准识别与动态管理,可有效防范返贫风险,提升其基本生活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