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贫监测户是指通过国家动态监测程序认定的存在返贫或致贫风险的农村家庭,主要包括三类: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这些家庭因收入不足、突发疾病、灾害或意外事故等导致基本生活困难,需通过帮扶政策防止返贫或致贫。关键亮点包括:动态识别机制、15天快速认定流程、多维度帮扶措施(如产业、就业、医疗保障等),以及“应纳尽纳”的普惠原则。
-
三类监测对象的定义与差异
脱贫不稳定户是已脱贫但收入低于监测线(如2025年多地标准为8500-9500元/年)且面临返贫风险的农户;边缘易致贫户为一般农户中收入不足且存在致贫风险的家庭;突发严重困难户则因突发事件(如大病、灾害)导致刚性支出激增,即使收入超监测线仍陷入困境。三类对象均需通过农户申报、干部排查或部门预警等途径发现。 -
认定条件与动态调整机制
认定不仅看收入,还需综合评估“三保障”(住房、教育、医疗)和饮水安全状况。例如,家庭成员患重病、住房危房或子女教育负担过重均可能触发纳入监测。监测范围每年根据物价、收入水平动态调整,确保政策精准覆盖。 -
帮扶措施与风险消除
帮扶采取“一户一策”,如产业扶持(种苗补贴)、公益性岗位安置、小额信贷等。风险消除需满足收入稳定超过监测线且“三保障”问题解决,经村级评议和县级审核后退出监测,但后续仍可再次申请。
提示:若家庭符合条件,可通过村级申报、12317热线或政府救助平台快速申请。政策旨在兜底民生,但更鼓励通过自身努力与帮扶结合实现可持续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