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申请程序通常包含5-9个核心环节,关键流程为申请、受理、调查、审核、审批公示和资金发放,部分地区将民主评议、信息核对等作为独立环节。 不同地区具体实施细节略有差异,但均需经过家庭经济状况核查与多级公示,确保公平透明。
-
申请环节
以家庭为单位,由户主或委托代理人向户籍所在地乡镇(街道)提交书面申请,需提供户口本、收入证明、授权核查书等材料。材料不全时,经办机构需一次性告知补正内容。 -
受理与调查
乡镇(街道)在2-3个工作日内完成材料初审,受理后10-15个工作日内开展家庭经济状况调查,包括100%入户核查、邻里访问、跨部门信息比对(如房产、车辆、社保等数据),部分地区要求调查人员不少于2人并签字确认。 -
民主评议(部分地区)
调查结束后,由村(居)委会组织党员、村民代表等对调查结果进行评议,参会人员中村民代表占比需超三分之二,评议结果需公示并签字存档。 -
审核与公示
乡镇(街道)综合调查和评议结果形成初审意见,在村(社区)公示7天。公示无异议后,报送县级民政部门审批;有异议的需重新调查或评议。 -
审批决定
县级民政部门全面审查材料,按不低于30%比例入户抽查,20日内作出审批决定。拟批准的再次公示7天,通过后发放低保证,次月起发放低保金。不予批准的需3日内书面说明理由。 -
动态管理
低保对象需定期申报家庭变化,经办机构每半年至少复核一次经济状况,每年至少一次入户核查。对收入超标或隐瞒财产的家庭,将追回违规领取资金并依法处理。
提示:具体环节可能因地方政策调整,建议通过当地民政部门或政务平台获取最新流程。申请时务必如实申报,配合核查可避免延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