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车置换新车时,常见的套路包括压低旧车估价、捆绑虚假优惠、合同条款模糊等,车主需提前了解市场行情、明确补贴条件并保留交易凭证,才能避免被坑。
-
压低旧车估价
4S店常以“车况差”“市场行情不好”等理由大幅压低旧车价格,甚至低于市场价20%以上。应对方法是提前通过第三方平台(如瓜子、优信)或多家车商比价,保留车辆保养记录,并要求4S店提供书面评估报告。若对方夸大车辆问题(如划痕、发动机老化),可自行复检或要求检测报告。 -
虚假置换补贴与新车优惠对冲
部分4S店宣传高额置换补贴(如1万元),但实际要求捆绑**、保险或店内上牌。新车优惠可能通过压低旧车价或提高新车报价来“对冲”,导致总价未降。建议分别计算旧车价和新车优惠,对比直接卖车方案,避免被混合报价误导。 -
合同陷阱与产权纠纷风险
未签订正式协议或条款含糊(如旧车过户时间、补贴发放条件)可能导致后续纠纷。需确保合同注明“无产权纠纷”,分期车辆需付清尾款,并保留旧车交易凭证。警惕销售私刻公章或挪用置换款的情况,务必核对协议法律效力。 -
捆绑销售与附加费用
强制要求加装配置、店内上牌或购买高额保险是常见套路。车主应明确拒绝非必要服务,或对比其他渠道价格。若置换流程涉及政府补贴(如湖北、广州需通过指定平台申请),需及时提交材料,避免错过截止日期。
总结:置换前多渠道比价、留存凭证、逐条审核合同是关键,遇到不合理条款可放弃置换,选择直接卖车后购车更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