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监督的主体是会计人员

会计监督的主体是会计人员,但需结合单位内部监督体系理解。具体分析如下:

  1. 核心结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主体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其中会计人员是具体执行监督任务的核心力量。

  2. 监督体系补充说明

    • 内部监督 :由单位内部的会计机构(如财务部门)和会计人员负责,通过日常财务记录、分析和报告实现监督。

    • 外部监督 :包括财政、税务、审计等政府机构,以及注册会计师等中介机构,属于社会监督范畴。

  3. 会计人员的职责

    会计人员需依法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监督,对违规行为有权拒绝办理或纠正。

会计人员是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核心主体,但实际监督工作需会计机构与外部机构的协同配合。

本文《会计监督的主体是会计人员》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2670488.html

相关推荐

财会监督手段有哪些

财会监督手段主要包括以下五类,涵盖内部管理、外部审计、技术应用及风险防控等多个维度: 内部监督体系 日常监督 :通过实时监控资金流动、核对账目、审查交易记录等操作,及时发现并纠正潜在问题。 专项监督 :针对重大项目或领域(如投资、重组)开展深入调查,评估风险与合规性。 内部控制 :建立职责明确、流程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确保财务活动符合法规与政策要求。 外部监督机制 政府审计

2025-05-07 会计考试

哪年财会监督专项检查

2025年是财会监督专项行动全面铺开的关键一年,各级财政部门围绕财经纪律、财务管理、专项资金使用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细致的监督检查工作,旨在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务行为,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与高效使用。 在2025年的财会监督专项行动中,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响应中央号召,针对不同领域和行业特点制定了详细的检查计划。永昌县针对财务管理突出问题、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问题等进行了专项整治

2025-05-07 会计考试

财会监督工作计划怎么写

撰写财会监督工作计划时,应明确目标、细化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并结合政策要求与实际情况制定可操作性强的措施。以下为具体步骤和要点: 1. 明确目标与背景 目标 :确保财会监督工作符合国家政策要求,提升监督效能,推动单位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透明化。 背景 :依据《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文件,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明确监督工作的总体方向和重点。 2. 制定监督内容与范围 监督内容

2025-05-07 会计考试

财会监督是依法依规对国家

​​财会监督是依法依规对国家财政、财务、会计活动实施的系统性监督,其核心在于保障财经纪律刚性约束、提升财政资金效能,并构建“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立体化监督格局。​ ​ 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财政部门主责监督、单位内部自查、中介机构执业监督等多层次机制,确保公共资金运行安全高效,同时严厉打击财务造假、违规举债等突出问题。 ​​监督对象与范围​ ​ 财会监督覆盖国家机关

2025-05-07 会计考试

内部会计监督主体

内部会计监督主体是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真实、合规的核心责任方,主要包括单位负责人、会计机构及人员、内部审计部门三大核心主体 。这些主体通过职责分工与协同配合,形成多层次监督体系,保障会计活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单位负责人是内部会计监督的第一责任人 。根据《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需对本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明确会计流程的审批权限与风险防控机制。例如

2025-05-07 会计考试

财会监督九大监督是指什么

很抱歉,目前关于“财会监督九大监督”的具体内容,权威资料中并未明确提及。根据现有信息,财会监督体系主要包含以下三大类监督形式,但未细化为九大监督: 内部监督 由单位内部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经营管理者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监督,包括原始凭证审核、账簿管理、财务报告编制等。 政府监督 以财政部门为核心,包括国务院财政部门、省级及县级财政部门,以及审计、税务、银行等相关部门,通过检查

2025-05-07 会计考试

财会监督取得的成效

规范管理,提升信息质量 财会监督作为财政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全过程监督和专项检查,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规范财务管理行为 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 通过定期检查与专项治理,财会监督有效遏制了预算执行不合规、会计核算错误、国有资产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例如,某市财政局通过专项检查发现预算执行偏差,及时核减财政资金3509万元,并推动整改。 强化内部控制与审计监督

2025-05-07 会计考试

财会监督方案起草说明

​​财会监督方案起草说明的核心是构建系统化、标准化的监督框架,重点聚焦政策合规性、执行透明度和风险防控三大维度​ ​。其起草需结合国家最新财经法规、地方实践需求及行业痛点,通过明确责任主体、细化监督流程、强化技术支撑,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政策依据与背景分析​ ​ 方案起草需严格遵循《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作的意见》等中央文件,同时参考地方性法规如河南省实施方案

2025-05-07 会计考试

会计监督包括事后监督吗

会计监督包括事后监督,但同时也涵盖事前和事中监督,形成全过程监督体系。具体如下: 监督类型划分 会计监督按时间可分为 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三部分: 事前监督 :在经济活动发生前,对预算编制、决策可行性等进行检查,确保合规性; 事中监督 :对经济活动执行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如凭证审核、资金流向追踪等; 事后监督 :对已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复核,如财务结算、审计等。 事后监督的核心作用

2025-05-07 会计考试

会计监督的主体和对象

会计监督的主体是依法行使监督权的机构或个人,对象则是被监督的会计行为及相关经济活动 。 主体 : 政府部门 :如财政部门、审计机关等,负责对企事业单位的会计资料进行合规性检查。 社会中介机构 :如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审计、鉴证等独立第三方服务实施监督。 单位内部 :包括内部审计部门或财务管理人员,主要监督日常会计操作的规范性。 对象 : 会计资料 :如凭证、账簿、报表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经济业务

2025-05-07 会计考试

谁是会计监督的主体

会计监督的主体是‌单位内部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以及‌外部监督机构 ‌,包括‌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税务部门等 ‌。这些主体共同构成了会计监督的完整体系,确保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单位内部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 会计监督的首要责任在于单位内部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他们负责日常的会计核算,确保账务处理符合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并对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核。 ‌财政部门

2025-05-07 会计考试

会计监督的方法包括

事前、事中、事后监督 会计监督的方法可分为以下三类,并结合具体措施进行说明: 一、事前监督 预算与计划编制 在经济活动开始前,会计部门需参与预算编制和计划制定,通过风险评估和合规性审查,确保活动符合财务政策和法规要求。 授权审批控制 建立明确的授权审批流程,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职责权限,防止越权操作。 二、事中监督 实时监控与流程管理 对经济活动进行实时跟踪,包括账目审核、凭证核对

2025-05-07 会计考试

会计监督的主体是谁

​​会计监督的主体是依法对会计活动实施监督的机构或个人,主要包括单位内部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政府财政部门,以及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 ​ ​​其中,会计人员是核心主体,兼具维护国家财经法规和单位经济利益的双重职责;财政部门代表国家行使宏观监督权;社会监督则通过注册会计师等第三方机构独立鉴证。​ ​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主体​ ​ 各单位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是内部监督的直接执行者

2025-05-07 会计考试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主体是什么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主体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他们依法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合法。 ‌会计机构 ‌:作为单位内部专门负责财务管理的部门,会计机构承担着日常核算和监督的职责。它通过制定内部流程、审核凭证、核对账目等方式,监督经济业务的合规性。 ‌会计人员 ‌:具体执行监督工作的是会计人员,包括会计主管、出纳、核算会计等。他们依据《会计法》及相关法规

2025-05-07 会计考试

三位一体会计监督体系主导

三位一体会计监督体系的核心是 单位内部监督 ,其作为基础和主导作用贯穿整个体系。以下是具体分析: 核心地位 单位内部监督是会计监督体系的基石,由会计机构及会计人员执行,负责审查经济活动及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和合理性,确保企业运营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体系构成 该体系包含三个层次: 单位内部监督 :基础与主导,通过日常审计、财务控制等实现自我约束; 政府监督 :宏观管理,由财政

2025-05-07 会计考试

会计工作的政府监督主体

会计工作的政府监督主体主要包括财政部门、审计机关、税务部门、人民银行和证券监管机构等,它们依法对会计信息质量、财务合规性及资金使用效率进行监管,确保经济秩序稳定。 财政部门 作为核心监督主体,负责制定会计制度与准则,检查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财务报告真实性,并对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审计机关 通过专项审计或例行检查,监督政府预算执行、国有资产管理及公共资金使用情况,强化财政纪律。 税务部门

2025-05-07 会计考试

党内监督主体有哪6种

党内监督的6种主体包括​​党中央统一领导、党委(党组)全面监督、纪律检查机关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 ​,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这一体系以责任明确、覆盖全面为特点,确保权力运行受到有效制约。 ​​党中央统一领导​ ​:党的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全面领导党内监督工作,通过听取工作报告、部署巡视任务等方式发挥示范作用

2025-05-07 会计考试

监督主体有几种

监督主体主要分为三种类型:行政监督主体、司法监督主体和社会监督主体。 1. 行政监督主体 行政监督主体是指依法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进行监督的国家机关。它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上级行政机关 :对下级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进行监督。 监察机关 :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监督。 审计机关 :对行政机关的财政收支和财务活动进行监督。 2. 司法监督主体

2025-05-07 会计考试

依监督的主体划分行政监督

五类 依监督主体划分,行政监督可分为以下五类: 政党监督 指中国***和民主党派对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具有政治引领和方向把控作用。 权力机关监督 由人大及其常委会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通过立法和执法检查实现权力制约。 司法机关监督 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通过司法审查和法律监督保障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社会监督 涵盖社会团体、新闻媒体及公民对行政机关的舆论监督、投诉举报等

2025-05-07 会计考试

四种监督方式是哪四种

关于“四种监督方式”的具体内容,需结合不同领域的监督体系进行区分: 一、党内监督的四种方式(纪律监督体系) 根据《中国***党内监督条例》,党内监督的四种基本方式包括: 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通过党内组织生活,实现“红红脸、出出汗”的常态化监督。 约谈函询 党组织对党员干部进行提醒谈话或书面询问,了解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 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 对违纪行为采取轻度处分或调整岗位,形成日常管理机制

2025-05-07 会计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