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50项涵盖个人卫生、饮食护理、排泄护理、活动护理、安全护理、皮肤护理、医药管理、观察与记录及社交支持等方面,具体操作及标准如下:
一、个人卫生
-
洗手 :使用流动水洗手20-30秒,覆盖手心、手背、指缝、指甲及手腕,用消毒剂揉搓后彻底冲洗并擦干。
-
口腔护理 :协助刷牙、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
指甲修剪 :定期修剪指甲,避免嵌甲。
二、饮食护理
-
餐前准备 :检查餐具消毒,协助患者进食。
-
特殊饮食 :根据医嘱提供流质、半流质或软食,监测进食情况。
三、排泄护理
-
排尿护理 :协助导尿或更换尿布,保持会**清洁。
-
排便护理 :协助床上排泄,定期更换尿布。
四、活动护理
-
翻身与体位转换 :定时协助翻身(每2小时一次),预防压疮。
-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需求进行肢体活动指导。
五、安全护理
-
环境管理 :保持病室温度(18-24℃)、湿度(50%-60%),定期检查地面防滑。
-
防跌倒措施 :使用床栏、调整家具高度,协助转移患者时保持同侧肢体支撑。
六、皮肤护理
-
清洁与消毒 :定期擦洗全身,保持皮肤干燥,预防感染。
-
压疮护理 :定期检查皮肤完整性,使用减压垫。
七、医药管理
-
药物管理 :按医嘱分发药物,监测用药时间及效果。
-
输液护理 :确保静脉通路通畅,观察输液反应。
八、观察与记录
-
生理监测 :记录体温、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变化。
-
病情观察 :观察患者行为、精神状态及伤口愈合情况。
九、社交支持
-
心理关怀 :与患者沟通病情,提供情感支持。
-
家属沟通 :及时反馈患者情况,协调家属参与护理。
以上操作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调整,确保操作规范、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