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质量标准是医疗机构为保障患者安全、提升护理质量而制定的规范化要求,核心内容包括护理操作规范、感染控制、安全管理和人文关怀四大方面。这些标准确保患者获得专业、安全、有温度的护理服务。
-
护理操作规范
涵盖生命体征监测、给药、伤口护理等基础操作流程,要求护士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查医嘱、查药品、查患者;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时间、用法、有效期),确保操作准确率达100%。静脉输液、吸痰等侵入性操作需遵循无菌技术原则。 -
感染控制管理
包括手卫生规范(七步洗手法执行率≥95%)、医疗器械消毒灭菌达标率100%、医疗废物分类处置。重点防控导管相关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等医院感染风险,隔离病区需落实分级防护措施。 -
患者安全保障
要求建立跌倒/坠床、压疮、误吸等风险评估体系,高危患者预警标识清晰。急救药品器械完好率100%,不良事件24小时内上报并分析改进。约束器具使用需符合指征并记录。 -
人文护理要求
落实保护患者隐私(如拉帘、遮挡操作),保持病区安静(噪音≤45分贝)。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特殊患者提供心理疏导。护患沟通时使用文明用语,住院患者满意度≥90%。
通过标准化、可量化的质量指标,基础护理质量标准既保障医疗安全底线,又推动护理服务持续优化。医疗机构需定期开展质量督查与护士培训,确保标准有效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