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预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零基预算的起源可追溯至1952年,由美国人维恩·刘易斯在《预算编制理论新解》中首次提出核心理念,但真正实践始于1970年美国得克萨斯仪器公司的成功应用​​。这一方法彻底打破了传统“基数+增长”的预算模式,强调从零开始逐项审核支出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成为现代财政管理的重要工具。

  1. ​理论萌芽(1952年)​
    维恩·刘易斯在论文中批判传统预算的僵化性,提出通过“非传统方法”重新分配资金,主张以实际需求而非历史基数作为预算起点。这一思想为后续零基预算的成型奠定了理论基础。

  2. ​企业实践突破(1970年)​
    美国得克萨斯仪器公司首次将零基预算应用于部门预算编制,通过逐项论证开支优先级,显著优化了资源配置。这一成功案例迅速推动零基预算在私营企业中的普及。

  3. ​政府推广(1970年代)​
    1977年,美国佐治亚州成为首个采用零基预算的州政府;1979年卡特总统在联邦层面全面推行,带动全球多国效仿。这一时期,零基预算因应对财政赤字的有效性被广泛视为预算改革的里程碑。

  4. ​中国探索(20世纪90年代至今)​
    我国于90年代在安徽、河南等地试点零基预算,2014年后结合绩效管理深化改革。近年来,广东、广西等省份通过清理低效项目、整合专项资金,进一步强化了零基预算的实践价值。

零基预算的演变体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其核心价值在于动态适应财政需求。当前,随着数字化工具的引入,这一方法正朝着更高效、透明的方向发展。

本文《零基预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2677236.html

相关推荐

改革分为哪三个阶段

改革通常可分为 ‌目标探索与局部试点‌、‌整体推进与制度突破‌、‌系统深化与全面完善‌ 三大阶段,这三个阶段层层递进,共同构成完整的改革进程。 目标探索与局部试点阶段 改革初期以“摸着石头过河”为方法论,聚焦破除旧有体制障碍,通过‌经济特区试点‌、‌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 等局部试验积累经验。此阶段核心任务是验证改革方向的可行性,例如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土地承包改革

2025-05-07 会计考试

改革开放哪一年开始的

‌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12月 ‌,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 ‌,‌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 ‌,‌开启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推动了中国与世界接轨的进程 ‌。 ‌历史背景与决策过程 ‌ 1978年前,中国经济面临诸多挑战,人民生活水平较低。***同志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推动改革开放政策。同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025-05-07 会计考试

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旨在通过优化布局、提升功能、强化创新,推动国企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优化布局,推动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 战略性重组 :通过合并、划转等方式,将资源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提高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专业化整合 :推动国有资本向优势企业、主业企业集中,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二

2025-05-07 会计考试

国企改制哪一年开始

国有企业改革始于1978年,但系统性改制工作主要从1993年明确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展开。具体时间线如下: 改革起点(1978年) 国有企业改革从1978年底开始,分为两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92年) :以放权让利为核心,探索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第二阶段(1993年至今) :明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国企改革。 系统性改制时间(1993年) 1993年后

2025-05-07 会计考试

新时代从哪一年开始算

​​新时代从2012年中国***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启​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性转折点​ ​,标志着党和国家事业进入全新阶段,呈现出指导思想、社会矛盾等多方面的​​深刻变革​ ​。 ​​十八大作为起点​ ​:2012年11月召开的十八大,确立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为新时代奠定实践基础。

2025-05-07 会计考试

工人下岗是哪一年开始的

1993年 中国工人下岗现象的起始时间需分阶段说明: 早期探索阶段(1987年) 1987年劳动合同制改革启动,部分职工开始与企业协商下岗,但规模较小且多为自愿性质。 大规模下岗潮(1993年起) 1993年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政府推动股份制改革和产业结构优化,导致大量职工下岗。这一阶段持续至2001年,被称为“下岗潮”。 关键节点(1997-1998年)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国有企业压力加剧

2025-05-07 会计考试

1984年国有企业改革

1984年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市场化转型的关键起点,核心举措包括 扩大企业自主权、推行厂长负责制、实施利改税**,标志着计划经济向市场调节的初步突破,为后续深化改革奠定了基础。** 扩大企业自主权 改革首次赋予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权,允许企业保留部分利润用于再投资或职工福利,打破“统收统支”的僵化模式。例如,四川省成都市第二棉纺织厂率先实行厂长负责制,全国80%的国营工业企业跟进

2025-05-07 会计考试

国有企业改革开始时间1984

国有企业改革于1984年正式开始,这标志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改革的核心在于通过“放权让利”政策,调整国有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激发企业的活力和效率。 一、背景与动因 国有企业改革之所以在1984年启动,主要源于当时经济体制的滞后。改革开放初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低效率、缺乏自主权等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中央政府决定通过改革,赋予企业更大的经营自主权

2025-05-07 会计考试

企业养老金改革是哪一年开始的

​​我国企业养老金改革始于2014年10月1日​ ​,​​核心变革是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金并轨​ ​,统一采用“社会统筹+个人账户”模式,并增设职业年金作为补充。此次改革将退休人员划分为“老人”“中人”“新人”三类,标志着养老保险制度从“双轨制”迈向全国统一体系的关键一步。 ​​并轨改革核心内容​ ​:打破原有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金的差异,所有退休人员纳入同一制度框架,缴费与待遇计算方式统一

2025-05-07 会计考试

国有企业改革首先开始于什么

国有企业改革首先开始于1978年的放权让利阶段,以扩大企业自主经营权为主要特征 。这一阶段的改革通过一系列措施如利润留成等,旨在激发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减少代理问题,并为后续的改革奠定基础。 背景与初步探索 :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认识到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对国有企业效率的制约,因此决定实施放权让利政策,赋予企业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例如,四川省政府选择了六家国有企业作为试点单位

2025-05-07 会计考试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是哪一年

1994年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起点通常认为是 1994年 ,具体分析如下: 一、改革起点 法律依据与时间节点 1993年12月,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为股份制改革提供了法律基础。1994年7月,《公司法》正式实施,标志着股份制改革进入系统化、规范化的新阶段。 政策推动与目标 1994年

2025-05-07 会计考试

国企改制和乡镇企业改制是哪一年

国企改制和乡镇企业改制的时间如下: 一、国有企业改制时间 起始时间 1985年,全国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的新阶段。 关键节点 1978-1992年:放权让利,探索两权分离(第一阶段); 1993年至今:明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改革。 二、乡镇企业改制时间 大规模改革时间 改革开放后(1984年后)乡镇企业进入转型期,20世纪90年代加速推进改制。

2025-05-07 会计考试

中国的改革是从哪里先开始的

中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具体起点如下: 改革起点 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率先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 政策背景与依据 农村改革之所以优先推进,是因为城市经济困难时可通过政策优惠缓解,而农民缺乏粮食保障,生存压力直接推动改革需求。 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尊重农民意愿,最终确定以农业承包制为核心突破口。

2025-05-07 会计考试

全面深化改革从哪一年开始

全面深化改革从2013年开始,具体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这次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正式拉开,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篇章 。这一决定不仅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还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合理布局了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

2025-05-07 会计考试

改革开放是从哪一年开始的?

1978年 改革开放的起始时间存在不同表述,但综合权威信息可明确如下: 一、改革开放的起始时间 核心起点 改革开放的核心起点是 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该会议于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召开,标志着中国正式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 分阶段标志 农村改革先行 :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对内改革序幕。

2025-05-07 会计考试

中国实行对内改革是哪一年开始的

中国实行对内改革始于1978年12月 ,这一政策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的,标志着中国全面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1.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它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开启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代。 会议明确提出,要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彻底扭转当时的严重局势,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2. 对内改革的初步实践 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2025-05-07 会计考试

体制改革从哪年开始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始于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则是1984年。 1978年:改革开放的起点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明确提出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标志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正式启动。农村率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后续改革奠定基础。 1984年:城市改革全面铺开 1984年中央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2025-05-07 会计考试

零基预算改革实施方案

​​零基预算改革实施方案通过打破传统“基数+增长”模式,以绩效为导向重构财政资源配置体系,其核心在于破除支出固化、强化统筹能力、精准保障重点领域,最终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 ​​破除基数依赖,从零编制预算​ ​ 改革要求所有预算项目以零为起点编制,彻底摒弃历史基数,依据政策必要性、项目紧迫性和绩效评估结果动态调整资金分配。例如,浙江省明确要求部门预算不得采用“基数+增长”模式

2025-05-07 会计考试

零基预算改革主要成效

零基预算改革的主要成效在于‌全面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强化绩效导向 ‌,实现了从“增量分配”到“存量优化”的转变。 ‌打破预算基数依赖 ‌ 传统预算以历史数据为基础,容易形成“只增不减”的惯性。零基预算要求每年从零开始论证支出必要性,‌消除冗余项目 ‌,确保每一笔资金都有明确依据。 ‌精准匹配政策目标 ‌ 通过逐项审核支出,优先保障重点领域(如民生、科技创新),‌减少低效投入 ‌

2025-05-07 会计考试

预算改革最新政策

​​2025年预算改革最新政策的核心在于打破传统“基数+增长”模式,通过零基预算、财政资源统筹、绩效管理等手段,实现“集中财力办大事”的目标。​ ​重点包括:强化政府资源全口径管理、优化支出结构优先保障民生与重大战略、深化透明化与数字化改革,以及严守财政可持续性底线。 零基预算成为改革突破口,从中央到地方试点全面铺开。安徽、广东等地通过清理低效项目、整合专项资金,腾退资金超百亿元

2025-05-07 会计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