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草案是指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编制的 未经法定程序审查和批准的预算收支计划 。具体要点如下:
-
定义核心
预算草案是预算编制的初步方案,需通过国家立法机关(如全国人大)的法定程序审查后方可生效。
-
法律属性
未获批准前不具备法律效力,国家预算的最终法律效力由立法机关通过法定程序确认。
-
编制主体
涵盖各级政府、各部门及各单位,包括中央和地方预算。
-
与正式预算的区别
正式预算需经法定程序审查批准后实施,而草案处于审批阶段,可对收支计划进行调整和优化。
-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预算草案需提交立法机关审查,确保财政收支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总结 :预算草案是预算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其合法性取决于是否通过法定程序审查,最终形成正式预算后方可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