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部门预算编制方案的核心原则为“量入为出、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注重绩效”,并遵循零基预算、综合预算等编制方法。具体方案如下:
一、基本原则
-
零基预算原则
预算安排不依赖上年数据,从实际需求出发,按需编制。人员经费按政策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标准、项目支出按轻重缓急分配。
-
综合预算原则
统筹财政拨款、事业收入、非税收入等全口径资金,实现财政性资金一体化管理。
-
统筹兼顾原则
优先保障“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工作”,压减非刚性支出,优化支出结构。
-
效益优先原则
将绩效管理贯穿预算编制全过程,强化成本效益分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
公开透明原则
规范预算信息公开,细化公开内容,逐步实现全流程透明。
二、收入预算编制
-
全口径收入
包括财政拨款、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非税收入(如国有资产出租)等,所有收入均需纳入预算。
-
收入测算方法
结合历史数据、经济发展趋势、政策调整等因素,逐项分析预测收入变动,并说明与上年差异原因。
三、支出预算编制
-
基本支出
-
人员经费 :按统一工资、津补贴标准编制,编外人员工资补贴纳入总量控制。
-
公用经费 :按定额标准执行,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公务接待、差旅、培训等)。
-
-
项目支出
-
需遵循“归口管理、专款专用”原则,进行事前评审和绩效目标设定,强化“花钱必问效”。
-
优先保障分年支付及结转类项目,严控新增非刚性支出。
-
四、工作要点
-
重点保障与控制
坚持“保重点、压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办公费、差旅费等支出,建设节约型单位。
-
绩效管理
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将绩效目标与预算执行挂钩,建立“无效必问责”机制。
-
预算编制主体
所有行政事业单位、政府性公司等均需编制预算,纳入政府机关统一管理。
五、实施要求
-
各部门需结合本地实际,科学编制预算,确保与年度发展规划和重点任务相匹配。
-
预算执行中需加强动态监控,及时调整优化支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