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央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全国总收入达21.97万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中央收入10.04万亿元(增长0.9%),地方本级收入11.93万亿元(增长1.7%)。非税收入成为亮点,大幅增长25.4%,而税收收入受减税政策等因素影响下降3.4%。财政运行呈现“前低后高”特点,下半年政策发力带动增速转正。
-
收入结构分析
税收收入占比79.6%,但主要税种表现分化:国内增值税下降3.8%,消费税增长2.6%,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下降0.5%和1.7%。非税收入高增长主要源于国有资源盘活和专项收益上缴。土地相关税收中,房产税增长17.8%,但契税下降12.5%,反映房地产市场调整影响。 -
中央与地方财政协同
中央通过转移支付(约10万亿元)平衡地方财力,地方本级收入增速(1.7%)略高于中央(0.9%)。支出方面,中央本级支出增长6.5%,重点保障科技、国防等领域;地方支出增长3.2%,侧重民生和基建,教育、社保支出占比超30%。 -
政策驱动与经济效应
9月后增量政策(如超长期特别国债)提振经济信心,推动财政收入逐月回升。全年赤字4.06万亿元,与预算持平,体现“适度加力”的财政基调。土地出让收入下降16%导致政府性基金收入承压,但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仍增长3.6%,凸显民生保障力度。 -
区域与行业影响
农林水支出增长12.4%,支持乡村振兴;科学技术支出增长5.7%,强化创新驱动。东部地区财政收入韧性较强,中西部依赖转移支付,区域协调机制持续优化。
财政收支“紧平衡”下,2024年预算执行既稳住了经济大盘,也为2025年政策预留空间。建议关注非税收入可持续性及土地财政转型,未来需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提升资金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