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经11个省份,顺序依次为: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 作为中国第一长河,长江从青藏高原发源,自西向东横贯大半个中国,最终注入东海,全长约6300公里,流域覆盖全国近1/5的陆地面积。
-
青海(源头段)
长江正源沱沱河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冰川融水形成初始河道,流经可可西里无人区,孕育出高原湿地生态系统。 -
西藏(上游过渡段)
进入西藏东北部后称通天河,河道海拔逐渐降低,流经玉树巴塘河口,两岸多为高寒草甸,水量开始汇聚增大。 -
四川与云南(峡谷段)
在四川与云南交界处形成著名的金沙江段,穿越横断山脉,虎跳峡等峡谷落差超千米,水能资源极为丰富,建有多个大型水电站。 -
重庆(川江段)
流至重庆后称川江,嘉陵江在此汇入,形成山城独特的码头文化。三峡库区始于重庆奉节,移民搬迁和生态保护成为重点。 -
湖北(中游起点)
出三峡后进入湖北,荆江段河道蜿蜒曲折,历史上洪灾频发。武汉是长江中游最大港口,汉江在此交汇形成航运枢纽。 -
湖南与江西(湖泊调节段)
洞庭湖(湖南)和鄱阳湖(江西)作为重要调蓄湖泊,通过湘江、赣江等支流与长江连通,维系着流域生态平衡。 -
安徽与江苏(下游平原段)
河道逐渐开阔,流速减缓,形成肥沃的冲积平原。马鞍山、南京等沿江城市依托黄金水道发展工业与经济带。 -
上海(入海口)
长江最终在上海市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河口段泥沙沉积形成世界最大河口冲积岛群,航运与湿地保护并重。
长江串联起中国东中西部经济走廊,其流经省份的顺序反映了从高原到海洋的地势阶梯变化,也见证了不同流域的文化与生态多样性。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流域环境是沿线地区共同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