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与长江通过自然水道和人工工程实现了互通,其中三江营是自然入江口,而引江济淮工程则构建了现代水运与生态调水的“人工纽带”。
-
自然水道互通
淮河下游经洪泽湖分流后,主流通过三河闸进入高邮湖、邵伯湖,最终在三江营汇入长江,形成长约158公里的入江水道,设计行洪能力达12000立方米/秒。 -
人工工程联通
2022年通水的引江济淮工程,沟通长江与淮河水系,形成全长1260公里的江淮运河,不仅改善皖北水资源短缺问题,还打通了长三角与中原经济区的水运动脉。 -
生态与经济价值
互通工程缓解了淮河流域洪涝压力,同时促进航运、灌溉和生态平衡,例如巢湖水域水质改善,以及沿线的城乡供水保障。
未来,随着水利设施完善,两河互通将进一步提升水资源调配效率,支撑区域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