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宣城的婚礼风俗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核心流程包括说媒、订婚、迎亲三大环节,其中 “哭嫁” 和 “压箱钱” 等习俗独具特色,展现了浓厚的地域文化。
-
说媒与合婚
传统婚嫁始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媒人牵线后交换生辰八字进行“合婚”,占卜无冲克则亲事初定。泾县等地订婚时需焚香行礼,民国后部分家庭改用订婚证书或登报公示,现代农村仍保留送聘礼的习俗。 -
订婚与聘礼
男方按女方要求备礼,包括衣料、礼金等,宁国地区仪式庄重,需行四拜礼。聘金数额依家境而定,贫寒家庭可免,现代则演变为赠送烟酒、服饰等实物,象征两家正式联姻。 -
迎亲与哭嫁
婚礼前择吉日“送日子”,女方需“开脸”“坐嫁”,郎溪一带的“哭嫁”尤为独特,新娘以哭唱感念父母养育之恩。迎亲时嫁妆需偶数,用红绸装饰,由兄弟持钥匙护送,压箱钱寓意娘家对女儿的祝福。 -
禁忌与象征
婚前一日男女避见面,直系亲属不参与送聘;嫁妆忌口袋,防带走娘家财运。被褥中缝入枣、花生等,祈愿“早生贵子”,体现了对婚姻美满的朴素期许。
安徽宣城的婚俗既延续了古礼的仪式感,又随时代简化,核心仍围绕家族联结与美好寓意展开,是江淮文化的重要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