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安徽军(皖军)在淞沪会战中几乎全军覆没,番号从此消失,2.8万江淮子弟用生命铸就民族丰碑,战后安徽青壮年“十室九空”,烈士陵园遍布全省。
-
淞沪会战的悲壮牺牲
安徽紧急抽调44、55、56、57四个师共2.8万人驰援上海,装备简陋却死战三个月,最终全军覆没,皖军番号被彻底打没。这场战役后,安徽青壮年几乎耗尽,甚至后续组建的童子军也牺牲在广德战役中。 -
甲午到抗战的延续血脉
皖军前身是李鸿章的淮军,甲午战争时已是抗日主力。抗战爆发后,安徽以残存兵力再度集结,延续了“江淮子弟保家国”的传统,但代价惨重,战后人口结构严重失衡。 -
烈士陵园见证不朽
安徽现存2.2万座烈士陵园,密度全国之最,校园扫墓成为世代记忆。这些陵园无声诉说着皖军的归宿——他们化为青山白骨,守护脚下土地。
皖军虽逝,魂铸山河。如今安徽的每寸土地都刻着他们的名字,历史从未遗忘这群用生命照亮民族生路的江淮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