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抵科目并不全是“借减贷增”,其借贷方向取决于所对应的原科目性质,核心规则是与原科目方向相反。例如,固定资产作为资产类科目遵循“借增贷减”,而其备抵科目累计折旧则采用“借减贷增”;但所有者权益类备抵科目(如利润分配)则可能反向操作。以下是关键点解析:
-
资产类备抵科目:典型如累计折旧、坏账准备等,因原科目(固定资产、应收账款)为“借增贷减”,备抵科目需反向记账,即“借减贷增”。这种设计能直接抵减原科目余额,反映资产净值。
-
所有者权益类备抵科目:例如“利润分配”是“本年利润”的备抵科目。由于本年利润属权益类(贷增借减),利润分配则表现为“借增贷减”,用于核算已分配利润。
-
特殊例外情况:部分备抵科目如“未确认融资费用”(长期应付款备抵科目)可能因业务场景不同调整规则,需结合具体会计准则判断。
总结:备抵科目的借贷方向需以原科目为基准反向操作,实务中需区分资产类与权益类差异。会计处理时,务必核对科目属性及对应关系,确保账务逻辑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