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化或费用化
关于借款费用会计准则,综合相关规范及应用指南,主要包含以下核心内容:
一、借款费用的定义与范围
-
定义
借款费用指企业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及其他相关成本,包括:
-
利息费用(如银行利息、债券溢价摊销)
-
折价或溢价的摊销
-
辅助费用(如手续费、佣金)
-
外币借款的汇兑差额
-
-
范围
-
资本化范围 :包括一般借款和专门借款,涵盖购建或生产需较长时间(≥1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
-
费用化范围 :直接归属于当期损益的其他借款费用(如日常运营资金借款)。
-
二、借款费用的确认原则
-
资本化条件
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
资产支出已发生(现金/非现金支出/承担带息债务)
-
借款费用已发生
-
资产购建或生产活动已开始
-
-
费用化处理
未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财务费用)。
三、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计量
-
专门借款
资本化金额 = 当期实际利息费用 - 未动用资金收益(如存款利息、投资收益)
需有明确用途的借款合同。
-
一般借款
按占用比例分摊当期利息费用,公式为: $$\text{一般借款资本化金额} = \sum (\text{各笔一般借款金额} \times \frac{\text{资本化期间内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sum \text{各笔一般借款金额}})$$
其中“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需根据实际占用天数计算。
四、特殊情况处理
-
暂停与终止资本化 :因购建活动暂停或终止时暂停资本化,恢复时继续资本化。
-
外币借款 :汇兑差额按实际利率法计入当期损益。
五、准则修订与影响
新准则扩大了资本化范围(如纳入投资性房地产、存货),并细化了计量方法,提升了财务信息透明度和决策准确性。
以上内容综合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及其应用指南的核心要求,确保企业正确处理借款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