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在符合法定条件下提取公积金不违法,但通过伪造材料、虚假交易等欺骗手段提取则属于违法行为,将面临罚款、信用黑名单甚至刑事责任。 以下是关键要点解析:
-
合法提取的情形
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职工在购房、建房、租房(超出收入比例)、退休、丧失劳动能力、出境定居等12类情形下可申请提取公积金。例如购买自住房需提供购房合同和付款凭证,退休需提供退休证明,不同情形需匹配对应的证明材料。 -
违法提取的界定与后果
使用虚假购房合同、伪造离职证明等材料,或通过中介“假过户”套现均属违法。一经查实,需限期退回资金,并面临提取金额1-5倍罚款;情节严重者(如涉案2万元以上)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中介参与造假将一并被移送司法机关。 -
高频风险行为警示
- “黑中介”陷阱:声称“快速提取”的中介往往收取高额手续费(如30%),实际通过伪造公章、证件操作,职工不仅资金受损,还可能被列入征信黑名单。
- 虚假租房提取:伪造租房合同或虚报租金比例,系统核查发现异常后将追溯责任。
-
合规操作建议
通过公积金官网、APP或线下窗口提交真实材料,如上海等地已实现租房提取线上自动核验。若遇突发困难(如重大疾病),可咨询当地公积金中心特殊提取通道。
总结:公积金是专项住房保障资金,依法提取才能保障权益。切勿轻信“代提”广告,避免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