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技法主要分为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大类,其中工笔注重线条精致与严谨构图,写意强调意象表达与笔墨自由,兼工带写则融合二者特点。三者通过独特的笔法、用墨与皴法体系,构建出国画丰富多元的表现手法。
工笔画以细密线条勾勒轮廓,常使用勾线、渲染、分染、罩染等技法,追求画面工整细腻的效果。分染需多次叠加色彩过渡层次,而渲染注重色彩自然融合,常以淡色铺陈再逐步加深。皴法如披麻皴、斧劈皴等通过笔触方向与力度模拟山石肌理,需结合墨色浓淡营造立体感。勾线时需保持手腕稳定,行笔力度均匀,尤以"钉头鼠尾描""高古游丝描"等十八描法见长,通过不同笔锋变化塑造物体结构。
写意画突破形体束缚,注重"以形写神"的意象表达。大写意常用泼墨、破墨等技法快速铺陈画面,如徐渭的墨荷以狂放笔触展现生机;小写意则在简练中保留细节,强调笔墨韵律与色彩节奏。点垛技法通过密集笔触形成肌理,常用于花卉枝叶与鸟兽羽毛表现。破墨技法讲究干湿互补,常先施浓墨再以淡墨破之,形成墨色交融的特殊效果。
兼工带写结合工笔严谨与写意随性,在保持物象特征的同时融入笔墨趣味。常用套染法实现色彩叠加,先以淡彩打底再局部点染浓色。行云流水描等行笔技法既保持线条节奏感,又融入书法用笔韵味,如"吴带当风"的飘逸线条。金碧山水中的勾金线技法将工笔与泼彩结合,在树石轮廓施以泥金线描,强化画面装饰性。
掌握国画技法需理解其独特的观察方法与审美体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美学思想贯穿技法体系。从毛笔性能到墨色调配,每种技法背后都蕴含着中国特有的哲学观与宇宙观,这正是国画区别于其他画种的根本所在,亦是其传承创新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