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收入准则(IFRS 15/CAS 14)的核心变化在于要求企业以“合同”为基础、按“五步法”模型确认收入,强调合同条款的精细化管理和履约义务的明确拆分。这一变革直接影响企业收入确认的时点、金额及信息披露,尤其对长期合同、多要素交付类业务(如软件、建筑)冲击显著。以下是关键变化点:
-
合同识别更严格
新准则要求企业明确区分“合同”与“订单”,只有具备商业实质(如对价可收回)、双方权利义务清晰的协议才能作为收入确认依据。例如,口头协议或框架合同需补充书面条款,否则可能延迟收入确认。 -
履约义务拆分精细化
企业必须将合同中的商品/服务拆分为“可明确区分”的履约义务(如软件销售+后期维护),并独立定价。例如,手机捆绑保修服务需分拆计算收入,而非一次性全额确认。 -
交易价格动态调整
可变对价(如折扣、返利、罚款)需按“期望值”或“最可能金额”预估,并定期复核。例如,房企销售中的延期交房违约金需从合同总价中扣除后再确认收入。 -
控制权转移替代风险报酬
收入确认时点从“转移主要风险报酬”变为“客户取得控制权”,可能改变时点判断。如电商“签收”代替“发货”确认收入,建筑项目需按履约进度(投入法/产出法)分期确认。 -
披露要求大幅增加
需披露合同剩余义务、重大判断(如履约进度)、信用风险等,尤其是行业对比数据(如电信商的预收款分摊政策)。
企业应对建议:升级合同管理系统(CLM),嵌入五步法逻辑;联动财务、法务、销售部门重构合同模板;针对复杂业务(如 SaaS 订阅)提前测试收入影响模型。新准则的本质是“业财融合”,合同管理将成为收入合规的核心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