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基本农田一般每5年调整一次,这是根据国家土地管理政策确定的周期。调整主要基于耕地保护红线、国土空间规划及实际需求,确保优质耕地长期稳定利用。
-
调整周期与政策依据
我国《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永久基本农田实行严格保护制度,调整周期与国土空间规划(如“十四五”规划)同步,通常每5年评估一次。调整需经省级以上政府审批,不得随意变更。 -
调整的核心原则
- 总量不减少:调整后永久基本农田总面积不得低于国家下达的保护目标。
- 质量有提升:优先保留高产稳产、集中连片的优质耕地,劣质耕地经论证后可调出。
- 布局更优化:结合城镇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等统筹安排,避免重点建设项目占用。
-
特殊情形下的动态管理
若遇重大基础设施(如高铁、水利工程)或自然灾害损毁,可申请局部调整,但需“补划同等数量和质量”的耕地,并严格履行报批程序。
总结:永久基本农田调整是动态平衡的过程,既坚守保护底线,又兼顾发展需求。公众可通过自然资源部门官网查询调整结果,确保政策透明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