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补偿协议是明确征收方与被征收方权利义务的法律文件,核心内容包括补偿方式(货币/产权调换)、补偿标准、支付时间及违约责任等关键条款。签订时需确保协议符合《土地管理法》等法规,避免空白协议或口头承诺,以保障双方权益。
-
补偿方式与标准
协议需明确选择货币补偿或产权调换。货币补偿需列明金额计算公式(如房屋重置价+土地使用权基价+补贴),产权调换则需注明安置房位置、面积及差价结算方式。例如,上海规定货币补偿金额为。 -
支付时间与方式
补偿款通常分阶段支付,首笔款项在协议签订后一定工作日内到账,尾款于房屋腾退后结清。支付方式需指定银行账户转账,并约定逾期违约金(如日利率0.05%)。 -
宅基地信息与权属确认
协议须详细标注宅基地位置、面积及四至范围,权属以宅基地证或建房批文为准。若涉及家庭共有财产,需全体成员签字。 -
违约责任与争议解决
违约方需承担违约金或****责任。争议优先协商,协商不成可诉讼或仲裁。例如,山东规定违约方按延迟金额的1%支付日违约金。 -
其他条款
包括搬迁补助费、临时安置费标准(如每人每月500元),以及协议生效条件(通常签字盖章后生效)。
签订前务必核对协议完整性,必要时咨询专业律师,确保条款合法且覆盖全部权益。协议一式多份,双方及备案部门各执一份,避免后续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