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和往届生均属于届别,但划分标准不同:应届生指“应当毕业的年份毕业的学生”,往届生则是“过往年份毕业的学生”,两者以毕业年份为界,但应届生身份可因政策延长至择业期内(通常2-3年)。
-
届别的核心定义
届别以毕业年份为基准,例如2025年毕业的学生属于“2025届”。应届生严格对应毕业当年,而往届生涵盖此前所有毕业年份的学生。但实际应用中,择业期内未就业的毕业生仍可保留应届生身份,例如2023年毕业的学生若在2025年择业期内未签订劳动合同或缴纳社保,部分政策仍视其为应届生。 -
应届生与往届生的关键差异
- 时间范围:应届生包括“当年毕业生”和“择业期内未就业者”,往届生则为超出该时间段的毕业生。
- 政策待遇:应届生享有校招、公务员定向招录、落户优惠等权益;往届生通常需通过社招竞争,但经验更丰富。
- 身份转换:应届生身份会因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保或超过择业期自动失效,转为往届生。
-
常见误区澄清
- 三方协议不影响应届生身份:仅签订协议但未就业或缴纳社保的毕业生仍属应届生。
- 届别与“级”不同:“级”指入学年份(如2021级),而“届”对应毕业年份(如2025届)。
总结:届别是毕业年份的标签,应届生与往届生均属其中,但政策对“应届”的弹性定义需结合就业状态综合判断。合理规划身份期限,能最大化利用求职与升学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