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地拆迁过程中暗藏六大常见陷阱,包括空白协议欺诈、高额奖励诱导、无资质主体签约、补偿条款模糊化、责任规避条款以及协议原件扣押,这些手段严重侵害被拆迁人合法权益。以下是具体陷阱解析:
-
空白协议陷阱:拆迁方以口头承诺高额补偿诱骗签署空白协议,事后随意填写条款,导致实际补偿远低于承诺。例如内蒙古某村集体合谋侵吞补偿款432万元,利用协议漏洞分赃。
-
奖励金诱导:设置阶段性高额搬迁奖励,但基础补偿标准过低。部分案例中,拆迁户因贪图奖励匆忙签约,事后发现补偿总额远低于法定标准。
-
无资质主体签约:与无实权的公司或临时机构签订协议,其承诺无法律效力。如北京某拆迁案中,85%的诈骗由非政府主体实施,受害者**困难。
-
模糊化补偿条款:协议中面积、金额等关键数据未明确标注,拆迁方后期随意解释。某地拆迁户因条款含糊,最终补偿缩水30%。
-
责任规避设计:协议删除付款时限、违约责任等内容,拆迁方拖延或拒付补偿款。江苏某项目因缺乏约束条款,补偿款拖欠长达两年。
-
扣押协议原件:收走协议后拒绝返还,剥夺被拆迁人举证权。律图网案例显示,此举导致受害者诉讼时无法提供证据。
提示:务必核对协议每项条款,拒绝签署空白文件,留存原件并咨询专业律师。法律明确规定“先补偿后拆迁”,遇强拆可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