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的期末计价会计分录需遵循“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原则,当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需计提跌价准备,核心分录为: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存货跌价准备。 这一处理确保财务报表真实反映存货价值,同时影响企业利润和税务。
-
计提跌价准备:当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售价减销售费用、税费等),需计提损失。例如,库存商品成本100万元,可变现净值90万元,则分录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 10万元 贷:存货跌价准备 10万元
-
跌价准备转回:若后期可变现净值回升(如市价上涨),在原计提范围内转回:
借:存货跌价准备 5万元 贷:资产减值损失 5万元
-
销售时结转跌价准备:已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出售时,需同步结转跌价准备以调整成本。例如,销售上述商品50%:
借:主营业务成本 45万元 存货跌价准备 5万元 贷:库存商品 50万元
-
特殊情形处理:
- 分类计提:对单价低、数量多的存货可按类别计提。
- 在建工程使用:若存货用于在建工程,需同时结转跌价准备:
借:在建工程 存货跌价准备 贷:原材料/库存商品
总结:存货期末计价通过跌价准备调整账面价值,需定期评估可变现净值。正确处理分录不仅能合规披露财务数据,还能优化税务成本。企业应结合行业特点(如易贬值商品需高频评估)完善存货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