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彩礼整治需多管齐下:通过法治约束、村规民约与观念革新三轨并行,重点遏制攀比风气、减轻婚嫁负担,同时强化基层治理与公益婚恋服务。
-
法治刚性约束
中央连续五年将高价彩礼纳入一号文件整治范畴,明确要求各地制定婚丧礼俗标准,例如凉山州规定彩礼上限10万元,泾源县限制6万元。通过红白理事会监督和党员干部带头,对违规大操大办行为依法查处,从制度层面形成威慑。 -
村规民约与基层自治
修订村规民约细化婚嫁要求,如戴家埔乡青年签署“**高价彩礼承诺书”,红黑榜公示典型案例。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作用,将移风易俗纳入文明家庭评选,通过积分奖励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 -
观念引导与公益服务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婚恋观宣传,推广“零彩礼”典型。妇联、共青团提供公益性婚恋辅导,破除“彩礼=面子”的旧观念,倡导“共同奋斗”的新风尚。2025年中央文件特别强调对适婚青年的关爱服务,从源头减少攀比心理。 -
区域协作与长效治理
针对人口流动导致的跨地域彩礼标准失衡,推动相邻地区联动治理,避免“洼地效应”。同步整治婚托婚骗、媒婆哄抬彩礼等灰色产业链,建立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确保政策落地不反弹。
高价彩礼治理需兼顾传统礼俗与现代文明,既要“限高”止损,更要通过产业振兴、教育普及等长远举措缩小城乡差距,让婚嫁回归情感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