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了彩礼又退回是否算骗婚,核心在于判断是否存在“非法占有目的”和“虚构事实行为”。若退回是因感情破裂或协商解除婚约,属于民事纠纷;若以虚假承诺骗取彩礼后迫于压力退回,仍可能构成诈骗罪。
-
法律界定关键点
诈骗罪需同时满足虚构事实、非法占有目的、被害人基于错误认知处分财产等要件。即使彩礼被退回,若最初索要时存在欺骗行为(如伪造身份、同时交往多人),且退款是被迫行为(如报警后协商),仍可能被追究刑责。 -
常见争议场景
- 协商退回:双方因性格不合解除婚约并自愿返还彩礼,属于民事范畴,不构成骗婚。
- 被迫退回:女方收彩礼后失联或拒绝结婚,男方报警后女方才退款,其主观恶意和欺骗行为可能被认定为诈骗。
- 部分退回:仅退还部分彩礼,剩余款项拒不归还,需结合资金用途和女方经济状况判断是否存在非法占有。
-
实务处理建议
- 保留证据:转账记录、聊天记录(如承诺结婚的对话)、媒人或亲友证言。
- 及时**:若怀疑被骗,应报警并提交证据,由公安机关调查是否存在诈骗故意。
- 民事途径:若证据不足或属民事纠纷,可起诉要求全额返还彩礼,法院将依据双方共同生活时长、彩礼用途等综合裁决。
总结:退回彩礼不等于免责,关键看行为动机和过程。建议婚前明确彩礼用途,书面约定返还条件,避免因习俗模糊引发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