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整治工作方案
一、 工作目标
通过全链条整治,有效预防和减少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建立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具体目标包括:
-
2024年消除存量安全隐患,严控新增风险;
-
2025年巩固整治成效,建立全链条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二、 整治范围
涵盖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使用、停放、充电及报废回收等全链条环节,重点单位包括:
-
生产销售网点(严查非法拼装、销售假冒产品);
-
使用场所(规范充电行为,消除占用消防通道隐患);
-
公共场所(如商场、学校、宿舍等)。
三、 重点任务
-
标准规范提升
-
推广《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等国家标准,强化电池防火、控制器防篡改等技术要求;
-
严查梯次利用锂电池、非标电车流入市场行为。
-
-
销售环节整治
-
严查制假售假、非法拼装改装行为,落实“三合一”整治要求;
-
建立销售网点进货检查验收机制,杜绝拆分销售。
-
-
使用与停放规范
-
严查占用、堵塞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消防车通道行为;
-
推广集中充电设施建设,规范楼栋内电动自行车停放。
-
-
消防隐患排查
-
检查场所消防设施是否完好,是否存在私拉乱接电线、违规充电等隐患;
-
营造“防火意识月”,通过案例宣传提升公众消防安全认知。
-
四、 实施步骤
-
动员部署阶段(2024年7-8月)
-
成立专项工作专班,明确职责分工;
-
开展电动自行车及充电设施摸排,建立台账。
-
-
集中整治阶段(2024年10-12月)
-
依法查处违法停放、充电行为;
-
推进集中充电设施建设,完成架空层防火分隔改造。
-
-
巩固提升阶段(2025年1-6月)
-
巩固2024年整治成果,降低存量风险;
-
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推进电动自行车贯标认证。
-
五、 保障措施
-
部门协同
-
建立公安、消防、市场监管等多部门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
营造“齐抓共管”社会氛围,形成全民参与治理格局。
-
-
技术支撑
-
利用北斗定位模块、视频监控等技术实现动态管理;
-
建立电动自行车安全信息数据库,实现隐患精准排查。
-
-
宣传培训
-
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知识普及活动;
-
对相关经营主体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压实主体责任。
-
通过以上措施,全面提升电动自行车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