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老人过世的风俗讲究“重孝道、守传统”,注重仪式感且流程严谨,主要包括报丧、守灵、出殡、祭祀等环节,体现对逝者的尊重与家族凝聚力。
-
报丧
老人去世后,家属第一时间通知亲友,传统方式为挨家登门或派专人送“讣告”,现代多结合电话通知。直系子孙需披麻戴孝,忌穿鲜艳衣物。 -
守灵与吊唁
灵堂设于家中或祠堂,停灵3-7天,供亲友祭拜。子女需昼夜守灵,香火不断。吊唁者携带黄纸、白烛,忌空手。部分地区有“哭丧”习俗,表达哀思。 -
出殡仪式
择吉日下葬,由长子或长孙捧遗像引路,沿途撒纸钱“买路”。棺木入土前,亲属绕坟转三圈,并抛土以示送别。部分地区保留“摔盆”习俗(瓦盆摔碎于棺前)。 -
祭祀与周年祭
下葬后连续三天“复山”(祭扫新坟),后逢“头七”“百日”等祭日烧纸供奉。周年祭尤为隆重,子女需备酒菜、纸扎祭品,宴请亲友。
安徽丧葬风俗融合儒家孝道与地方特色,仪式虽繁复,但核心是慎终追远。现代简化部分流程,但戴孝、祭祀等传统仍被严格遵守,体现对生命仪礼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