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服贸协议)最终未能生效实施,主要原因如下:
-
民进党持续阻挠
2014年协议签署后,民进党以政治操弄为要挟,通过“立法院”拖延审查。尽管国民党曾尝试推动逐条审议或强制通过,但民进党始终未放弃阻碍。
-
台湾内部政治博弈
-
“立法院”审查过程中,绿营通过“反锁大门”“咬人”等手段干扰协商,导致审查进度受阻。
-
台湾“立法院”规则限制了行政院等机构的强制通过权,最终协商结果需经“院会”表决,但民进党拒绝接受妥协。
-
-
协议条款与产业冲击
-
协议对台湾服务业开放80项,但部分产业(如美发业、印刷业)因冲击过大,遭绿营强烈反对。
-
台湾官方评估显示,协议对台湾经济的促进作用被民进党政治化解读为“损害台湾利益”,进一步加剧对立。
-
-
国际社会的评价与影响
国台办指出,台湾的做法不符合ECFA(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公平贸易目标,且导致台湾在两岸经贸合作中逐渐边缘化。
总结 :服贸协议因民进党长期阻挠、台湾内部政治分裂及产业利益博弈未能生效,两岸经贸合作因此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