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理论的基本观点可归纳为以下四点,综合了社会心理学、传播学及认知科学的核心思想:
-
框架作为认知结构
框架是人们用于理解、解释和归纳现实世界的认知结构(或基模),通过预设的框架对信息进行组织,从而影响认知、情感和行为。例如,同一事件可能因不同框架被赋予不同意义。
-
主观性与现实建构
框架理论强调现实是主观建构的,真实并非客观存在,而是人们对情境的“定义”。高夫曼提出“框架=条+框架”,其中“条”是事件顺序,“框架”是组织类型,二者共同构成主观解释的基础。
-
经验与文化影响
框架由个人经验和社会文化共同塑造,既反映过去知识积累,也受意识形态和刻板印象影响。例如,媒体框架会引导受众对事件的特定解读。
-
信息生产与传播中的框架作用
在传播学中,框架理论关注信息如何被生产、传递及解读。媒体通过选择性呈现信息构建框架,影响受众认知;受众也利用个人框架对信息进行再加工。
总结 :框架理论揭示了人类如何通过主观结构理解世界,强调认知与文化的互动关系,并在传播学中阐释了信息与意义的生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