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化品管理规定主要包括以下核心内容,涵盖管理原则、分类标准、操作规范及安全措施:
一、总则与分类
-
管理目标 :防止火灾、爆炸、毒害等事故,保障生命财产安全。
-
定义范围 :包括易燃、易爆、腐蚀、毒害等危险物品,以及具有潜在危险性的其他物质。
-
分类标准 :按性质分为爆炸品、压缩气体、易燃液体/固体、毒害品/腐蚀品等五类。
二、储存与安全措施
-
专用仓库 :需符合国家标准,分区分类存放,设置“五距”(垛距、灯距等)并配备防雷、防爆、通风等设施。
-
特殊场所要求 :实验室易燃易爆品需存放在耐火极限≥30分钟的专用柜内。
-
安全设施 :包括排风系统、静电导除装置、可燃气体报警器等,电气设备需采用防爆型。
三、操作与使用规范
-
人员管理 :操作人员需穿戴防护用品(如酸作业戴面罩),并接受专业培训。
-
使用流程 :严格执行“五专”制度(专人、专柜、专锁、专账、专册),控制使用数量并做好登记。
-
应急管理 :制定事故预案,配备急救器材,定期开展消防和应急演练。
四、运输与废弃物管理
-
运输要求 :使用合格车辆,设置危险品标志,禁止混运。
-
废弃物处理 :需分类回收,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严禁自行处理或混入非危险废物。
五、监督与考核
-
责任划分 :明确安全办公室、使用科室等职责,建立内部考核机制。
-
违规处罚 :对未按规定操作(如未及时回收废物、台账错误等)进行扣分或处罚。
以上规定需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