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名称的来源可归纳为以下两点,结合权威信息整理如下:
一、秦朝郡县制下的命名(主流说法)
-
时间与背景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公元前221年),推行郡县制,在会稽郡(今浙江绍兴)设立歙、黝(后改黟)二县,歙县因此得名。
-
命名依据
-
有说法认为“歙”字源于“缺而汇,汇而合,合而飞”,寓意融合与腾飞,体现秦朝对东南地区的统治策略。
-
另一种解释与地理特征相关,因境内有“歙浦”(今歙浦河),古人以水名命名。
-
二、名称沿革与后续变更
-
北宋时期 :宋徽宗赵佶于宣和三年(1110年)将歙县升格为“徽州”,但“歙县”名称沿用至清末。
-
地理特征关联 :歙浦河作为重要水系,长期被视为区域标志,进一步巩固了以水名命名的传统。
总结 :歙县名称主要源于秦朝郡县制下的行政区划设置,同时融合了地理特征(歙浦)与统治理念(融合发展),历经千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