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歙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徽文化发源地之一,古徽州府治所在地,以徽派建筑、徽商故里、文房四宝闻名。地处皖南山区,新安江畔,拥有2200多年建县史,现存明清古民居3000余幢,国家级非遗项目6项,是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
-
地理与建制沿革
秦朝置县,隋唐时期成为徽州核心区域,明清时为"一府六县"政治中心。现存古城墙始建于隋代,明代扩建,整体格局保存完整,街巷体系呈鱼骨状分布,体现古代城市规划智慧。 -
徽文化标志地
- 徽派建筑典范:斗山街现存明清宅院连片,马头墙、砖雕门楼、天井院落构成典型范式
- 文房四宝中心:澄心堂纸、李廷珪墨、歙砚制作技艺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遗
- 新安画派发祥:孕育了渐江、黄宾虹等艺术大师,现存碑刻1200余方
-
历史事件节点
- 南宋时期形成"徽商"群体,清代盐业鼎盛时诞生"以商代耕"经济模式
- 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曾在此练兵,现存演武场遗址
- 1938年新四军军部驻岩寺镇,现存革命旧址群
-
当代保护发展
古城核心区2平方公里范围内实施"修旧如旧"保护,徽州府衙、许国石坊等标志建筑完成原貌修复,深度开发徽墨歙砚体验、新安江山水画廊等文旅融合项目。
这座千年古城完整保留了农耕文明向商业文明过渡的活态样本,现存三雕(木雕/砖雕/石雕)作品逾万件,徽剧、傩舞等民俗仍活跃于乡间,堪称研究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活化石"。建议游览时重点关注斗山街民居群、棠樾牌坊群及渔梁古坝三大标志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