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县是中国最古老的县之一,始建于秦代(公元前221年),因黄山古称“黟山”而得名,其名称演变与地理特征、历史文化深度交织。作为徽文化发祥地,这里不仅承载了2200余年的行政建制史,更以“世外桃源”般的自然与人文景观闻名。
- 因山得名:黄山原名黟山,县名直接源于此。秦统一后推行郡县制,取“黟”字象征山体青黑的自然特征,东汉《说文解字》明确记载“黟”为“黑木”,与当地峰岩墨色相呼应。
- 行政沿革:秦置“黝县”,三国时期改为“黟县”,隶属从鄣郡、新都郡到徽州府的变迁,见证了中央政权对江南的开发。宋代成为徽州“一府六县”核心,奠定千年文化格局。
- 地理与物产:地处北纬30°神秘线,岭南盆地与岭北丘陵交错,漳水环绕,森林覆盖率84.8%。历史上因盛产石墨、黑木(如柿心黑木)得名,黑茶、黑粮等“五黑”特产延续了“黟”的黑色意象。
- 文化符号: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的所在地,黟县古城保留宋柏、戊己桥等古迹,明清古民居群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地名专名沿用2191年未变,成为徽商精神与建筑美学的活化石。
若想深度体验黟县,不妨探访西递的石雕巷弄或宏村的月沼春水,感受这座千年古县如何将山水之“黟”转化为文化之“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