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可夫是苏联著名教育家,其发展性教学理论包含五条核心原则,具体如下:
一、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教学内容应略高于学生现有水平,通过设置适当难度激发学习兴趣和潜能。这种难度需兼顾挑战性与可接受性,例如在学生掌握加法后引入乘法,利用已有知识结构实现迁移。高难度教学能促进学生克服障碍、调动认知资源,实现更高层次的学习。
二、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通过优化教材编排和教学设计,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实现知识传授的快速化。关键在于把握学生“最近发展区”,在学生理解概念后及时引导深入探究,从而扩大知识广度并深化理解。
三、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强调以抽象理论指导实践,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通过概念、原理等抽象思维工具,学生能更深刻理解事物本质,实现知识迁移和创造性思维。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公式背后的逻辑而非仅记忆公式。
四、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元认知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当学生理解如何学习时,他们能更主动地探索知识,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五、使全体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尤其是后进生,通过分层教学、个别辅导等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赞可夫认为,差生的发展障碍往往与“自我中心主义”相关,需通过激发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来促进进步。
补充说明
赞可夫的这些原则强调教学应超越知识传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例如,高难度与高速度的结合并非单纯追求数量,而是通过高效教学实现深度理解;理论知识的主导作用则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从抽象思维过渡到具体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