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做假账会计可能面临坐牢风险,具体取决于情节严重程度。关键点包括:若会计主动参与且构成犯罪(如逃税、违规披露信息),最高可判7年有期徒刑;若受胁迫且情节轻微,可能仅受行政处罚(如罚款、吊销资格)。核心法律依据为《刑法》第161条、201条及《会计法》相关规定。
-
刑事责任:会计做假账若构成犯罪(如逃税罪、违规披露信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例如,逃税数额较大且占应纳税额10%以上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巨大且占30%以上的,刑期可达3-7年。
-
行政处罚:未构成犯罪的假账行为,由财政部门对单位罚款5千-10万元,对责任人罚款3千-5万元,会计人员5年内禁业。国家工作人员还可能被开除公职。
-
情节判定:是否坐牢取决于涉案金额、主观故意(如主动参与或受指使)及社会危害性。会计若被迫参与且能举证,可能减轻处罚。
总结:会计做假账绝非小事,轻则罚款禁业,重则锒铛入狱。务必遵守法律底线,遇胁迫应保留证据并及时举报,避免沦为替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