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评职称被骗后,应立即收集证据并报警,同时向人社部门举报以追回损失并维护权益。关键点包括:保留转账记录和聊天证据、选择正规渠道申诉、警惕“包过”“内部关系”等话术陷阱。
若遭遇职称代评诈骗,第一步是固定证据。所有与对方的沟通记录(微信、邮件、合同)、付款凭证(银行流水、第三方平台转账截图)均需保存,这是后续**的核心依据。例如,苏州袁某因轻信“18000元代办职称”承诺,事后仅凭聊天记录和转账截图便协助警方立案。第二步是向公安机关报案,说明被骗金额和过程,警方可通过资金流向追踪骗子。重庆人社局明确提醒,职称评审费官方标准仅120-420元,任何额外收费均属违规。
**需多途径并行。除报警外,应向当地人社部门提交书面举报,要求核查涉事机构资质。部分地区如重庆已开通职称评审“黑名单”制度,举报后涉事者将面临3年禁评处罚。若涉及民事纠纷(如合同纠纷),可同步通过法院起诉要求退款。华律网案例显示,部分受害者通过民事诉讼成功追回“服务费”。
预防比补救更重要。职称评审应认准人社部门官网或“渝快办”等官方平台,拒绝任何“免考”“跨级评审”宣传。正规流程需提交工作年限证明、业绩材料,且全程公开透明。若遇机构声称“有内部渠道”,可直接向该渠道对应的评审委员会核实真伪。
职称诈骗不仅造成经济损失,更可能影响职业信用。及时行动、合法**是关键,同时务必通过正规渠道重新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