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23元。
一、全国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
2024年,国务院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将城乡居民全国基础养老金的月最低发放标准提高20元,达到每人每月123元。这是历次提标调增幅度最大的一次。
二、31省市基础养老金标准差异
尽管全国基础养老金有了统一的上调,但不同省市由于经济水平、财政状况等因素的差异,实际发放标准各不相同。
- 上海: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代表,上海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一直领先全国。2024年,上海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发放标准已调整为1490元/月。
- 甘肃敦煌:2024年,敦煌市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由198元增长至223元,增幅达12.6%。
- 内蒙古乌海市:乌海市将基础养老金标准由185元/月提升至205元/月。
三、60岁农民养老金的计算方式
农民的养老金计算方式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
- 基础养老金:由中央确定的最低标准、地方政府提高的标准以及缴费年限加发的标准三部分组成。2024年,全国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为123元/月。
- 个人账户养老金:根据城乡参保居民办理相关手续时个人养老金账户累计存储额除以自身年龄所对应的养老金的计发月数计算。计发月数通常为139个月。
四、农民养老金的待遇浅析
2022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月均待遇仅为199元,尽管后续有所上调,但幅度远不及企事业单位。经济发达地区或许能增加30至40元,而部分地区则仅上调20元左右。60岁及以上的农民调整后能领取的基本养老金大多略高于200元,鲜少超过300元。
五、改革方向与经济意义
提高农民养老金不仅是社会公平的需要,也是促进消费、提振经济的有效手段。有学者提出建立国民基础养老金的设想,将基础养老金标准与当地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挂钩,以实现基本养老保障的底线公平。
六、总结
2024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23元,但地区差异显著。经济发达地区标准较高,而中西部地区仍依赖中央补贴。农民养老金水平普遍偏低,难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改革呼声日益高涨。未来,应加大财政补贴力度,优化养老金制度结构,确保全体国民享有公平、可持续的养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