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四肢比例的绘制要点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结合权威信息源整理如下:
一、基础比例关系
-
头身比例
成年人头身比约为7-8个头高,儿童为4-5个头高。绘制时可用垂直线分段确定各部位位置。
-
四肢与躯干比例
-
手臂 :自然下垂时,肘部与腰部齐平,手腕与大腿根部齐平,肩宽约2个头宽。
-
腿 :长度约4个头高,膝盖位于腿中部,大腿与小腿比例可参考1:1或根据角色需求调整。
-
二、几何化起稿技巧
-
简化结构 :用球体(头部)、倒梯形(躯干)、圆柱体(手臂/腿)等几何形状快速勾画框架,再细化细节。
-
关键节点 :以肘部、膝盖为关节标记,确保比例准确。
三、动态与重心处理
-
重心线 :从颈部到支撑脚的垂直线,确保站立稳定。
-
动态线 :用“S”形或“C”形线表现动作趋势,增强自然感。
四、男女差异与特殊设定
-
男性 :肩膀宽于女性,肌肉线条硬朗,腿骨垂直。
-
女性 :腰部纤细,臀部丰满,四肢比例可适当调整以符合角色特征。
-
特殊角色 :如怪物化设计,可打破常规比例(如大臂与小臂非1:1)。
五、细节与表现
-
肌肉与骨骼 :用弧线表现肌肉起伏,明确关节转折(如肘部、膝盖)以增强立体感。
-
衣纹与比例协调 :衣褶应符合肢体长度和动态,避免局部细节破坏整体比例。
通过以上要点,结合几何化起稿和动态表现,可高效绘制出比例协调、形态生动的四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