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全身框架图的基础步骤涵盖构图规划、形态塑造、细节刻画与调整完善四个阶段,需结合人体结构比例、动态特征及光影关系进行表现。
1. 构图规划与轮廓勾勒
首先明确画面的整体比例,用轻线条规划头部、躯干和四肢的分布位置,确保头身比例协调(头部约占比1/8)。通过辅助线(如水平线、垂直线)确定身体关节的关键节点,初步勾勒出人物动态与姿势,此阶段注重整体框架的平衡感,避免过多细节。
2. 基础形态搭建
从头部开始,用简单几何形(椭圆或立方体)表现基本形状,随后延伸至躯干、四肢,采用长方形或三角形概括胸腔、骨盆及四肢结构。快速抓取动态主线,明确各部位的连接关系,如肩部、髋部与膝盖的旋转角度,初步搭建人物动态的体积与空间感。
3. 动态细节与比例修正
细化轮廓线,强调关键部位的结构线(如肋骨、脊柱走向),通过线条粗细和力度变化表现体积感。深入刻画五官比例(符合三庭五眼)、手指与脚部关节弯曲状态,并调整四肢与躯干的穿插关系,确保动态自然。此阶段需反复退后观察整体比例与动态是否符合真实人体特征。
4. 线条疏密与质感强化
通过铅笔的排线和力度区分光影区域,强化明暗交界线至暗部、投影的递进层次,同时用疏密线条表现衣纹褶皱的体积感与流动感。重点区域(如关节、转折处)增加线条密度,保持画面节奏感。最终调整画面主次关系,强化动态主线与视觉焦点。
掌握这些步骤能有效提升人物全身框架图的精准度与表现力,结合动态观察和结构分析可进一步优化绘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