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疾控中心存在多方面可能让人有所顾虑的情况,包括待遇、工作强度、发展前景、感染风险、人员环境及进入门槛等,对于求职者或者一些有特定需求的人来说或许并不是首选。
首先在待遇方面,疾控中心作为卫生系统中相对没那么有优势的单位,工资整体不算高,像在大城市,职工可能一大半工资都要用于租房,而且除了基本工资外额外收入极少。工作强度上,尤其是核酸检测实验室的人员,常常需要通宵工作,整体工作压力较大。职业发展前景也不被普遍看好,划归疾控局管理后地位进一步降低,改革方案也没带来明显改善。人员构成以女性为主,容易产生不同派系斗争,导致内耗严重、工作效率低下。感染风险虽然有严格防护措施,但仍存在防护不当而感染疾病的可能性。进入门槛也不低,属于国家事业单位,进入要通过事业单位考试,竞争激烈,后续还需经历面试、政审、实习期和考察期等众多流程。
对于艾滋病患者而言,疾控中心和医院功能定位不同,疾控中心主要负责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免费咨询检测、发放药物及宣传教育等,医院则侧重医疗救治。然而很多人尤其是艾滋病患者对疾控中心“望而却步”,一方面是社会传统观念影响,认为艾滋病“不洁”且与道德挂钩,感染后会羞耻、担心被歧视排斥;另一方面疾控中心工作方式如要求登记敏感信息,易让人有距离感,相比之下医院感觉更像常规医疗服务。但逃避去疾控中心不可取,及时寻求专业帮助才能获得科学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当下还有部分人即便怀疑感染HIV病毒,也不选择去疾控中心确诊。原因之一是对艾滋病恐惧和误解,将其等同于死亡判决书,被网络上不实信息影响,害怕确诊后面临社会排斥等一系列后果。其二是隐私顾虑,担心确诊信息泄露,影响名誉和家庭关系,尤其在保守社区这种担忧更强烈。其三是部分偏远地区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疾控中心距离远,就诊流程复杂、等待时间长,经济条件差的人群寻求专业帮助成本高、难度大。但疾控中心在疾病防控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大家应打破对它的偏见,综合考虑自身需求合理选择是否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