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国的农历新年,已有4000多年历史,起源于上古时代的岁首祭祀,传说因舜帝祭拜天地而定为岁首,后演变为驱赶“年”兽、祈求丰收的节日。
-
上古起源:春节最早与农事祭祀相关,古人通过祭祀感谢神灵赐予丰收,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商周时期称为“岁”“祀”,夏朝以正月初一为岁首,汉代正式定为“元旦”。
-
“年”兽传说:民间传说中,“年”是除夕出现的怪兽,人们用红色、火光和爆竹驱赶它,逐渐形成贴春联、放鞭炮等习俗。
-
历史演变:辛亥革命后,农历正月初一改称“春节”,成为法定节日。传统活动包括扫尘、守岁、拜年等,象征辞旧迎新、团圆祈福。
-
文化意义:春节是家庭团聚的日子,长辈发压岁钱,全家吃年夜饭,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和谐、幸福的向往。
如今,春节不仅是传统节日,更承载着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成为全球华人共同庆祝的盛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