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源于上古祭祀与驱赶“年兽”的传说,融合农耕文化与神话,成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
上古祭祀起源
春节最早可追溯至4000多年前的岁首祭神活动,古人通过祭祀报谢天地祖先,祈求丰收平安,体现自然崇拜与人文精神。 -
“年兽”神话传说
传说中,“年”是除夕出没的凶兽,人们用红色、火光和爆竹驱赶它,由此形成贴春联、放鞭炮等习俗,象征辞旧迎新。 -
农耕文化根基
“年”最初指谷物生长周期,春节定在农闲时节,既是庆祝丰收,也为新一年农耕做准备,反映农业社会的时序观念。 -
现代节日定型
辛亥革命后,农历新年正式更名为“春节”,与公历元旦区分,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法定假日,延续至今。
春节凝聚了祭祀、神话、农耕与现代历法多重文化内涵,是中国人团圆祈福的情感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