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从17%降至13%的调整发生在2019年4月1日,这是我国深化增值税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以下从背景、具体政策内容和意义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背景介绍
此次税率调整是继2018年5月增值税税率从17%和11%分别降至16%和10%后的又一次优化。政策调整旨在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支持制造业和小微企业发展,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二、具体政策内容
税率调整
- 原适用16%税率的调整为13%,适用于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
- 原适用10%税率的调整为9%,适用于农产品、居民服务等。
抵扣政策
- 纳税人购进农产品,可按照9%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
- 保持部分货物加计抵扣政策不变,如购进用于生产或委托加工13%税率货物的农产品。
执行时间
- 自2019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三、意义与影响
减轻企业负担
税率下调直接降低了企业增值税成本,尤其是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受益明显,有助于提升企业盈利能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
通过降**造业增值税税率,鼓励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同时支持农业和服务业发展。增强市场活力
减税政策释放了更多资金用于企业投资和研发,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总结
增值税从17%降至13%的调整,是2019年深化增值税改革的重要成果,不仅为企业减负,还促进了经济结构优化和市场活力提升。这一政策调整标志着我国税收政策的持续优化,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