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
学科类培训的合规性需根据培训阶段和执行标准进行具体判断,主要分为以下要点:
一、学科类培训的界定
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学科类培训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道德与法治等传统学科内容。若培训内容包含上述学科知识,则属于学科类培训。
二、违规与违法的区分
-
违规 :指未完全符合教育部门明令禁止的行为,如占用法定节假日、未取得相关资质等,但尚未触犯刑法。
-
违法 :指违反《民办教育促进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需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如无证经营、诈骗等。
三、主要违规情形
-
时间违规 :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开展学科类培训。
-
资质违规 :无办学许可证、教师无教师资格证、在职教师从事有偿补课等。
-
内容违规 :以非学科类名义开展学科类培训(如思维训练班含数学内容)。
-
管理违规 :未使用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平台备案、超前教学、收取不合理费用等。
四、违规与违法的后果
-
违规 :由教育部门责令停止培训、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并可能要求整改。
-
违法 :除承担违规处罚外,还可能面临刑事责任(如诈骗罪、非法经营罪)。
五、特殊说明
-
高中阶段 :部分城市(如杭州)对普通高中学科类培训参照义务教育阶段管理,但存在政策差异。
-
非学科类培训 :若涉及学科内容(如编程课程含数学),可能被认定为学科类培训。
学科类培训若违反“双减”政策或相关法规,通常属于 违规行为 ,但需达到违法标准才会承担刑事责任。建议培训机构主动备案、规范教学内容,并避免占用学生假期开展学科类培训。